你是残疾吗?
你有性格缺陷吗?
你都没有?
那为什么单单你被抛弃了。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人得了抑郁症,抑郁症不像是癌症或者阑尾炎一样,是具体的某个身体器官出了问题。
那是心理的问题。
那么就会有人大言不惭的问,你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而不是像阑尾炎病人一样的问法——
诶,你的阑尾怎么样了。
这其中的差别就在,前者把罪过推给了患者自身,而后者关注点更侧重于疾病本身。
这种偏见相当残忍。
“温既白。”少年轻声唤了一下她的名字,打断了她的思绪。
温既白的眼眸在阳光下很亮,像是盛了一汪池水,漾着水光,看着少年眼中的自己,听少年的声音浸泡在微风中,温柔干净:“你说的所有理由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
温既白抬眸看他。
少年轻声笑了一下,把手中的花环戴到了她头上,微微扶正了些:“这从来都不是你的问题。”
这一瞬间,温既白感觉周围的风声、蝉鸣声忽的远去,耳朵里只能听见自己胸腔里的那颗心脏剧烈跳动的声音,咚,咚一声接一声的重重砸在她的耳膜上。
“一切外人对你的偏见,都源于不了解。”陈舟辞觉得这句话有些苍白,顿了一下才问:“要我给你举个例子吗?”
温既白眼睫微微颤了颤,怔在原地,慢吞吞点了一下头,鬼使神差地应了一句:“好。”
“你知道清朝时的李鸿章先生吗?我一开始对他有很深的误解。”陈舟辞说,“初中的时候,我对李鸿章先生的认识仅仅来自于历史课本,他给我的印象无外乎都标签化了,他仿佛一人代表着整个朝代的失败,代表着腐败落后的清朝。”
“在那个时候,我很讨厌先生,其实不止是我,我觉得大部分仅仅从历史课本上认识先生的人,都或多或少会有这种心理。”陈舟辞说,“这种心理一直延伸到我初三时,看的一本书,才彻底颠覆了我对先生的看法。”
“梁启超先生写过一本书,叫《李鸿章传》,书中给我们开了另一个视角去了解先生,让我们站在他的角度,站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体会当时先生的愁思与矛盾,体会他一人面对固化时代时的无奈。”
“后来我查了许多资料,才彻底推翻了初一时那个简单的想法,了解得越多,反而越能体会其中酸苦,我们不能站在局外人的角度高高在上指责别人不是吗?”
温既白眨了眨眼睛,又重复了一遍他的话:“偏见源于无知……”
少年见温既白有些愣神,轻轻敲了敲她的脑袋,睫毛微微动了一下,轻声道:“懂了吗?”
“别人不了解你才会恶意揣测你,不需要在意那些人的看法。”陈舟辞说:
“温既白很好。”
“值得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第二卷:舟辞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