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厥树图片 > 第208章 学者之病(第3页)

第208章 学者之病(第3页)

不但解释不通,还想寻求安慰,那总不能承认自己就是比别人差吧?

那咋弄哩?——时也,运也,命也。

这句话出自北宋吕蒙正的《破窑赋》——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那吕蒙正是何许人也?民间传说,吕蒙正曾数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师,而当时的太子正是后来的宋真宗,宋真宗呢青春年少,目中无人,没有谁敢当面教训他,吕蒙正决定写一篇文章来告诫他,于是便写下了《破窑赋》。

当然,吕蒙正虽写出“时也,运也,命也”六字,却不代表这六字就是他率先提出来了,也多半是总结前人思想,览群书之感。

——吕蒙正并不是能开宗立派的大家,单是道家典籍中相关论调就比比皆是。

那宋真宗读了《破窑赋》后,又懂得了哪些道理呢?

这恐怕也是最能使人误解的地方,难道宋真宗知晓了自己恰逢时、载国运、帝王命吗?

若是这般理解,那多少就有些扯淡了,也全然成了奉承帝王。

《破窑赋》的核心思想是:破除天命幻觉,直面人生无常。

吕蒙正先以自身经历写下他从“洛阳破窑乞儿”到“三度拜相”的跌宕人生,直击宋真宗对“天生贵胄”的盲目自信,强调“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其意也是在说,破窑乞儿出身的他,也能三度拜相。

再以他早年“缺衣少食”与后期“位列三公”的对比,说明“非吾贵也,乃时也、运也、命也”。

其意也是在表明:权力与地位具有暂时性,唯有德行与能力才是立身之本。

当时,宋真宗他爹,也就是宋太宗以“金匮之盟”继位却迫害兄弟子侄,宋真宗是宋太宗的第三子,因兄长疯癫、暴毙才得了太子位。

也就是说,若非前两位兄长疯癫和暴毙,那也轮不到他做太子。

他并非“天授特权”,只是头脑健全是个正常人才成了太子。

假如,他不是个正常人或无德无能,那岂不也要被废掉,将太子位让给其他人吗?

在读了吕蒙正的《破窑赋》后,他已然意识到自己要做个出类拔萃的正常人了,否则,就会被取代。

那德行从哪来呢?

无非就是爱民如子,体察民情;正心正德,保持敬畏。

那么,再回头看,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为何就教不出有所成就的学生,想必就简单多了。

吕蒙正并非帝王,他也成不了帝王,他所教的也是理解命运的无常和从“天命在我”到“敬畏时势”。

宋真宗是帝王,往后走的路也是帝王路,吕蒙正断然无法体会帝王历程,只能从德行下手,使宋真宗懂得谦卑务实治国。

也就是说,宋真宗的路终是要宋真宗自己走,吕蒙正也只是辅助,后面帝王要如何行事,也不是他吕蒙正能左右的。

可有所成就的人想要教出同样有所成就的学生就有点按部就班、以自己为标榜了,也就是要让学生完全复刻自己走过的路。

这怎么可能呢?

——若单是复刻自己走过的路便能成功,那还学什么知识,读什么书?

——更何况,学生也要有他的时、运、命不是?

当老师不甘只成为辅助者,那必然会抹杀掉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若要说清这一点,就要再说说孔夫子。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也就是说,三千学生中有七十二位贤者。

那问题就来了,谁能说出这七十二位贤者都是谁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