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之前拼命保护个啥?
牺牲这么多条人命,搞了这么多生离死别的桥段。
是为了啥?
并且还只是能源略显紧张?
都到末世了,你们还又蹦迪,又是镭光灯乱射助兴,又是绚丽的霓虹灯。
能源不紧张,才怪!
这种小bug到处都是。
数不胜数!
接下来,苏隆就开始以原著为蓝本,进行魔改。
首先是剧本成本预计。
掠夺者比起山海经,成本要少的多。
毕竟大场面时间短,特效的耗费有限。
但结局太过悲剧化,如果说所有的主角牺牲,估计所有的观众都很难接受。
所以结局必须修改,苏隆反复衡量之后。
决定将结局改为外星人暂时败退,然后在50年之后会卷土重来。
这种结局,既保持了悬念,又和整个作品的沉重感不脱节。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对演员的演技要求特别高。
然后是整体作品的结构设计。
首先保留原著中绝对的高潮部分,就是地球集中所有的核弹改变月球的轨道,最后撞击外星飞船。
这场戏,大概会耗费整体预算的百分之六十。
而作为一个科幻片,绝对不能只有这么点大场面。
在决战之前,必须有一场前哨战做铺垫。
因为小说的背景,设置在2060年。
这个时候科技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绝对不能像是上海堡垒那样。
号称自己是未来高科技,打起仗来还是近代武器。
苏隆设计人类战士拥有军用外骨骼加光学武器的组合。
毕竟现在这两种科技已经处于实验室阶段。
在几十年之后,这两种武器也完全有可能诞生。
并且完全列装人类普通战士。
然后恐龙文明的武器,自然是他们强悍的身体和笨重实用的机甲。
小说背景设计,所谓的掠夺者,其实是亿万年前地球的主人。
他们的科技风格,外表粗糙但非常务实。
他们的机甲外壳,是生物科技和机械科技的结合体。
不仅有再生能力,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修理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