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开盘,老师们在各大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观点,无论是吹票,还是唱空,
要么是利益相关之人,要么是场外空仓,看乐子的嘴炮大神。
制定个人交易规则的过程,主要围绕,解决实战操作的问题展开,可分为两个关键阶段:
首先,在前端选股阶段,投资者需要划定自己的选股边界。
集中关注自己最擅长,有把握的投资模式,并结合其他市场因素,在限定范围内精挑细选标的。
每一种交易模式,都有自身的周期性规律,投资者须寻找,并掌握这些规律。
通过合理控制仓位,来适应模式的周期变化。
经过1-2年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历经几次牛熊市轮回。
投资者将逐步了解,所选模式是否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
及其在何时容易获取收益、何时易于承受亏损。
其次,在后端操作阶段,这是交易规则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了每一笔交易的成与败。
后端操作,主要包括买进与卖出两大方面:
确定买卖时机、买入价格、持仓规模(包括仓位比例和持股数量),
所有这些要素都应量化,并确保交易的一致性。
例如,在打板策略中,买入点位,即为涨停价,买入时机,可能设定在开盘后的前半小时。
同时,设置固定的仓位比例、持股数量。
随着对模式理解的加深,可以适时调整仓位大小,依据模式盈利周期的变化,实现利润最大化。
卖出策略,作为交易的关键点,直接影响最终的操作结果。
卖出决策,涉及卖出时机的选择,卖出价位的确定。
卖出时机,不仅包括持股周期,如超短线交易、波段操作,或是长期持有。
还要求明确盘中离场的具体时间窗口。
一旦确定了卖出的时间框架,交易结果将更具确定性。
卖出价位,包含止损点和止盈点的设定,其中止损点的设置,尤为困难。
因为市场价格波动快速,可能影响执行效率。
许多投资者,虽然明白何时应该止损,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贪婪或恐惧心理,而无法果断执行。
建议采取“严格止损”策略,不论何种交易模式,
对于次日账户出现亏损的股票,应在尾盘坚决清仓,避免陷入深度亏损。
止盈点的设立,基于对单只股票预期收益,及所选模式整体表现的预判。
原则上允许利润充分增长,但也要防止由盈转亏。
比如,设定10%-15%的盈利目标,达到目标后,即可考虑离场。
若股价走势依然强劲,也可适当延长持股时间。
当股价未按预期发展,回调幅度超出一定范围时,应及时退出,保护既得利润。
总结来说,建立一套完整的交易系统后,前端选股与后端操作,相互衔接。
后端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交易成果。
只要保证交易模式的潜在盈利,大于最大亏损,并及时堵住亏损缺口。
任何有效的交易模式,都能够带来稳定收益。
最后,不断提升前端选股能力,完善整个交易体系,使交易过程更加稳定和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