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对白事看的尤其重,除了三天停灵哭丧办白事酒席之外,还要在家里摆灵位上供,要一直供奉七七四十九天,才算将亡者得灵魂给超度了。
这段时间秦丽华一直在家,除了陪伴两个孩子,安抚他们骤然失去爸爸的恐慌外,还有就是想着马上就要过年了,她知道快过年的时候红旗镇那边有个大集,这几天一直在家里织围巾手套和帽子,准备到时候拿到集市上卖。
七九年刚刚宣布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但是现在大家还是处于观望的状态,很多人还是将买卖东西视为投机倒把,就怕上面的人一个不高兴又将人给抓了进去。可能一些大城市市场经济氛围还浓一点,在他们这个南方的小镇和村庄里,大家却依旧小心翼翼,没多少人敢冒头。
所以说是大集,其实也就是庄户人家把家里囤下的一些蔬菜肉类拿出来和别人交换,基本都是些自产自销的东西,其他商品比如搪瓷脸盆、开水瓶之类的日用品,都还是要去供销社买的。
秦丽华手头的这些毛线,是拆了以前赵明杰的几件毛衣,还有秦甜秦浩的两件旧毛衣织的。只是这些织完,也就做了四套小孩、三套成人的的围巾帽子手套三件套,数量上到底少了点。
秦丽华又咬咬牙,花了十块钱托何大婶在百货商场做的侄女带了6捆毛线,才算原材料够用。
“丽华啊,这是你上次托我叫小慧捎回来的毛线,你看看对吗?”何大婶笑眯眯地从一个蛇皮袋里将六大捆毛线掏了出来,这六捆毛线按照秦丽华的要求,红色、黑色和蓝色各要了两捆,粗略估计一下,大概还能再织上二十几套成人的三件套,或者三十几套小孩的。
现在毛线的颜色还比较少,主要以黑、灰、蓝为主,红色是紧俏货,尤其是快到年底了,想要买到还必须得托关系不可。
秦丽华看着东西都不错,感激地点了点头:“谢谢何大婶,是我要的这些颜色!”
秦丽华知道何大婶有个哥哥之前是在外地当兵的,转业后全家人都去了省城那边,何大婶时不时会拿出来炫耀一番,说她哥哥家里现在都是吃商品粮的城里人了。虽然说也没看到何大婶的哥哥逢年过节有寄什么东西过来,但也不妨碍让村里人都知道何大婶的侄女现在可是在人人羡慕的百货商场上班,谁家有人要结婚,也总是会从何大婶这边通点关系买东西,这其中自然也是要有点好处费的。
不过乡下人节俭,要不是真的有大事,一年到头也很少会去想买百货商场里的东西,毕竟这可是要花老鼻子钱了!
现在虽然已经是八零年了,但是市场经济还没有真的兴起,大家买东西还是得要票,尤其是紧俏货,那都是有关系的人才能拿得到的。
毛线谁都知道是好东西,年底又是大家采购旺季,想要拿到这六捆毛线,秦丽华也是额外给了何大婶一块钱做感谢费的。
何大婶指了指红色的那两捆毛线,声音稍稍压低了一点:“本来这次红色是轮不上咱的,我也不瞒你说,这两捆红色的毛线里面是有点杂色的,原本是要退回去的,被我侄女通过内部渠道低价买了几捆,给你匀出来了两捆。本来就是这一捆红色的,现在百货商场那边也要卖这个数呢!”
何大婶比出了三个手指头,示意要三块钱一捆红色,这么说来倒真的是自己赚到了。
这两捆红色的毛线里面不过就有点灰黑色的杂色,到时候她只要想办法搭配一下颜色,根本不影响什么。
两个人又亲亲热热的说了一些话,何大婶终究是屏不住了,带点探究的神色问道:“丽华啊,你买这么多毛线到底是干什么用啊?你看就你们娘三个,也用不了这么多毛线啊?”
照理人家秦丽华也给了好处费了,托她买东西人家自然有人家的用处,何大婶要是为人知情识趣也不会问那么多,可是村子里拢共就这么几户人家,冬日农闲又是大家最佳扯嘴皮子的时候,东家长西家短就是这个时候最大的娱乐了。
秦丽华倒是不担心和何大婶说了实话后,她会抢了自己的商机。一个是她会针织的花样多,很多都是后来照着编织的书籍学会的;还有一个就算是何大婶会这些花样,照现在人对做生意的抵触,人家也不一定想跟她一起去卖东西呢。
秦丽华真正担心的是,自己一旦说了是准备拿到集市上卖的,到时候村子里又会传出很多风言风语,现在人对投机倒把还是存有很大的偏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秦丽华也没说实话。
“这不快过年了,我准备给甜甜和浩浩都织两件毛衣,我娘家大嫂看我手艺好,也托我买毛线给我爸妈、我哥嫂他们都织几件毛衣毛裤,他们也几年没穿新衣服了。”
何大婶内心啧啧了两声,没想到现在就是最穷的秦家也开始过年织新毛衣了,看来这两年地里头没少挣啊!不过再想到秦丽华刚刚死了丈夫,这冬日里也没啥活干,估计也是怕她一个女人在家没事做整天胡思乱想想出事情来,还不如派点活给她做做。
自以为真相了的何大婶了然的冲着秦丽华点了点头,心里想着连他们这样的人家都做新衣了,今年他们家也是丰收年,就不要太扣扣索索了,干脆到时候也扯几块布让她儿媳妇给家里人一人做一件,再割点猪肉,到供销社买两斤糖,过个丰盛年!
何大婶也是说风就是雨的性格,想到这一茬就坐不住了,准备回去和儿媳妇说道说道,便也不再磨蹭下去,直接起身准备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