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咋样?凶不凶?收徒弟的时候要不要磕头?磕几个?”
王二牛也好奇。
王明远被问得哭笑不得,只能挑着能说的讲:
“崔大人……嗯,看着挺和气的,说话也温和。
对了,后日要举办拜师礼,师父邀请咱们全家都去观礼。”
…………
他一路上又耐心回答了一些有的没的问题。
三人刚走到梧桐里巷口,远远就看见一个佝偻的身影,提着个昏黄的灯笼,在昏暗的巷口焦急地来回踱步,时不时伸长脖子朝府衙方向张望。
正是他们的爹,王金宝。
“爹!”
王二牛嗓门大,远远就喊了一声。
王金宝猛地抬头,看见三个儿子回来,提着灯笼快步迎上来,昏黄的光映着他沟壑纵横、写满担忧的脸:
“咋才回来?出啥事了?是不是……是不是知府大人为难三郎了?”
他声音有点发颤,显然等得心焦。
“爹!
好事!
天大的好事!”
王二牛抢着回答,声音激动得都劈了叉,“知府大人!
知府大人收三郎当徒弟啦!
亲口收的!
就在刚才!”
“啥?!”
王金宝手里的灯笼“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烛火晃了晃,差点熄灭。
他整个人像被雷劈了似的僵在原地,黝黑的脸膛在摇曳的光线下,震惊、茫然、狂喜交织在一起,嘴唇哆嗦着,半天才挤出一句:
“收……收徒?知府大人?收咱家三郎?我的老天爷……”
他弯腰捡灯笼的手都在抖。
王大牛赶紧上前一步扶住他爹:“爹!
是真的!
三郎刚亲口说的!
而且这次府学柳教谕帮了大忙!
是他引荐的,咱可得好好感谢下!”
王金宝看看大儿子,又看看一脸平静但眼底带着笑意的三儿子,再看看地上那盏灯笼,突然狠狠一拍大腿:“好!
好啊!
祖宗保佑!
柳老先生大恩大德啊!”
他声音洪亮,带着一种狂喜,震得巷子里几户人家都亮了灯,以为外面来了什么山精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