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孙,咱家在归来途中,乡野百姓争相传颂太孙之名;”
“还说都是太子爷教子有方,大明未来可期,那场景,很壮观。”
太监黄俨的声音依旧好听,似乎在恭维朱瞻基。
但朱瞻基听完,心中却在骂娘,你个狗杂种,刚回来,就开始给老子使绊子。
你当着皇上的面,说乡野百姓争相传颂太孙之名,说太子爷教子有方,还说什么大明未来可期。
这他娘的是恭维的话么?
这话让皇上听了,会咋想?
乡野百姓,只知道颂赞太子太孙之名,却不知道颂赞永乐大帝之名;
是何道理?
还说什么大明未来可期。
难道永乐当朝,大明就不可期么?
什么叫话术,这就叫话术!
绵里藏针,杀人于无形。
太监黄俨一句话,直接让朱棣皇帝对太子朱高炽和太孙朱瞻基,心生不满。
“哦,黄公公,百姓因何事夸赞我呀?”
朱瞻基微笑着问,似乎很感兴趣的样子。
“百姓说,太孙成立了英雄慈善基金会,专门救助伤残退伍老兵、烈士家属、和孤寡老人,让他们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哦,就这些啊?”
朱瞻基追问道。
“百姓还说,太孙登台振臂高呼,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梦想和希望,这是大明之福;”
“还说太孙举办了一场非常好看的花魁评选会,让他们看的很过瘾;”
“同时百姓还争相传阅太孙制作的三仙子九绝色画册;”
太监黄俨一脸认真的回答。
“哦,原来如此,那你有没有问,英雄慈善基金会,是率先支持,并捐款的?”
“你有没有问,描绘美好梦想和希望的人,是谁?”
“还有一首《精忠报国》的歌,是谁写的,你有打听过么?”
朱瞻基接来追问。
“内臣着急赶路,没有细问,既然四野百姓争相传颂太孙之名,想必都是出自太孙之手吧。”
“就算不是出自太孙之手,也应该是出自太子爷,由太孙出面发布的吧。”
太监黄俨有些不确定的回答。
但这话一出,朱瞻基真的很想把他直接给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