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专注地听着,手指在方向盘上点了点,“政策关联和网络理论,确实容易陷入静态描述。”
“你有没有考虑引入一点制度理性选择的视角?比如,奥斯特罗姆那套?虽然主要用在公共池塘资源管理,但她对行动者如何在规则约束下策略性互动的分析,或许能帮你动态化地理解网络内的博弈过程。”
袁家兴思索片刻,眼睛微亮,“你是说,把政策关联本身也看作一种制度安排,分析不同的结构对内部行动者的策略选择会产生什么影响?进而导致不同的政策结果?”
“对,”李乐点点头,“这样就能避免把关联看成固定的管道,而是看作一个动态演化的博弈场。不同位置。。。。。。。行动者,基于自身利益和资源,在规则下采取行动。。。。互动反过来也可能逐渐改变政策本身,正好可以检验这种结合的解释力。”
袁家兴显然受到了启发,语速快了些,“那。。。。比如我研究的这个伦敦旧城改造政策,社区组织、开发商、地方政府构成的网络,其内部权力不对称和资源依赖关系,确实不是一成不变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果引入博弈和策略互动维度,就能更好解释为什么某些看似弱势的群体有时也能影响政策的走。。。。。诶,不是,这我们公共政策专业的东西,你怎么也。。。。。”
“嗨,社会人么,啥都是略懂,略懂。”
李乐云淡风轻的笑了笑,熟练地打了个方向,车子驶向象堡区域。
过了泰晤士河,袁家兴发现李乐对通往SidneyWebbHouse的路很熟,走的是一条虽远了点儿,但少堵车的小路,不禁有些好奇,“李乐,你也在这边住过?”
“没有。不过本科过来交流那半年,有个朋友住这儿,来找过他几次。”李乐的目光看着前方,似乎随着这个问题飘远了一瞬,脑海中闪过宋襄当年在这附近匆匆忙忙的身影。
“本科就来LSE交流?”袁家兴的语气里带着羡慕,“你本科是?”
“燕大。”
“燕大啊!”袁家兴赞叹一声,眼神里流露出那种对顶尖学府天然的向往,“真好。”
李乐瞥见他的表情,笑了笑,“学校也就是个平台,过去不代表未来,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你现在不也在LSE了么?”
车子在SidneyWebbHouse那栋略显陈旧的板楼前停下。
这年头,这栋学生公寓以其低廉的价格和。。。。不怎么尽如人意的居住条件而在留子们中间闻名。
“我上去拿书,很快!你在车里等我就行!”袁家兴说着就要下车。
“一起吧,”李乐也熄火解开安全带,“我也瞅瞅,这几年有没有变化。怎么,金屋藏娇了,怕我看见?”
袁家兴摇摇头,“哪有,就是。。。。。屋里比较乱。”
“再乱还能乱过国内大学的八人间?”李乐推开车门。
再次踏入这栋楼,李乐发现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滞了。
门厅依然是那股熟悉的、挥之不去的潮湿气混合着消毒水的味道,墙裙看得出重新粉刷过,但边角处仍有深色的霉斑探出头。
通风口的风扇叶片积着厚厚的灰尘,像是从未转动过。
走道里的地毯磨掉了颜色,上面斑斑点点,而且,除了潮湿霉味,更浓郁的是各种香料和咖喱混合的气息,仿佛已经渗透进了墙壁和地毯纤维里。
“这边三哥那边的学生挺多?”
“嗯,不少,”袁家兴点点头,领着李乐走向电梯,“还有些是拖家带口来的。见过那种带独立卫浴的En-suite,三百镑一周,能塞进一家五六口。”
“这能住下?物业不管?”
“管?”袁家兴按下电梯按钮,无奈地笑了笑,“物业。。。。不少工作人员就是他们老乡,睁只眼闭只眼,说不定还能收点好处。除非上面有检查的风声,才会临时避一避。”
电梯吱吱嘎嘎地升到袁家兴住的楼层。
楼道更显狭窄,光线也更暗,李乐这身高,不得不微微低头才能避免撞到天花板上的管道。
袁家兴走到一扇门前,拿出钥匙开了门,先一步进去,李乐跟在后面一瞧,典型的那种Standardroom,三人一套,每人一间,公用的厨房和卫生间,比当年宋襄住的那个studio还差了点。
两根刚进来,边上一间屋的门开了,一个顶着鸡窝头、眼圈黝黑、形如枯槁的瘦了吧唧的男生揉着眼睛走出来,看样子才刚起床。
猛地瞧见堵在过道里、几乎顶着门框的李乐,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后退半步。
等看清一起的袁家兴,这才松了口气,含混地打了个招呼,“兴哥,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