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回神之后,张凌看向发声之人,正是贾诩,赶忙说道。
“先生,请先生教我!”
“公子认为立国之本当为何?”
“应是民众,或说民心。”张凌如实答道。
“既如此,公子麾下有多少子民,又有多少民心呢?”
贾诩之问振聋发聩,然而贾诩并未停下继续发问道。
“如若公子数年后势力更加庞大引得他人窥探,帝国一纸公文剥夺所有,张家同样想分食之,公子有多少力量能够反抗?”
张凌面色逐渐铁青,这不就是他无法反抗家族婚约,做事必须挂张氏家族名头的原因吗?
“不知现实可有良策?”
张凌虚心请教。
“北方宋,乾,夏三国是大陆不多的和帝国文化相仿民风相近的地区,同时经济军事皆不算强。”
“尤其宋国,前几年刚经历内乱,民生凋敝,国库亏空,虽然军队受到锻炼但是再经历内乱起义的话,怕是大厦将倾啊。”
“先生的意思是支持一股义军?”
“应该是成为一股义军!”
不得不说贾诩不愧是毒士,每一步都在张凌的意料之外。
但是成为一股义军的困难程度以及中间的投入都不是张凌可以立刻做出决定的。
先不说有多少危险,就是统军之人也没有。
思考着火炼营的刘研是否能够担当此任,但是让一个毛头小子去做这种造反的大事,未免太冒险了。
想着想着张凌突然看到身边摇着羽扇,彷如飘逸仙人一般的贾诩,一下就有了主意。
“此事事关重大,张凌麾下只有先生可以担此大任啊!望先生此去宋国能为我们铸就伟业之基,做好铺排。”
贾诩瞪大眼睛看着张凌,这次是张凌的安排出乎他的意料了,他只是一个谋士啊,出谋划策可以,但是去领导起义军是不是太不合适了。
张凌丝毫没有看贾诩哀怨的眼神,而是书信张角,让其首先在宋国发展教众辅助贾诩。
而贾诩被正式任命为宋国内起义军首领,刘研为副手。
以发展教徒,收买官员,收缴土匪为主积蓄力量,等待合适时机(或是创造合适时机)一举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