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伟准备好领导交待的事务,离开市委大楼时,已是华灯初上。
晚风带着北江特有的凉意,吹在他因激动而有些发烫的脸上,感觉格外清爽。
他没有立即回家,而是沿着府前广场慢慢走着。
“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赵得明的话言犹在耳。
“我需要的是能跟我一起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同志”宋书记的勉励也不停在耳边回响。
他之前几乎已经认命,做好了在市委办某个清闲科室碌碌无为,或者被下放到某个不起眼的区县过完此生。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宋书记非但没有带着自己的秘书,反而给了他如此沉重的信任。
宋卿书记眼睛是清澈的,那里面没有对他“前朝旧人”身份的猜忌,只有对工作的专注和对“同志”的期待。
他曾跟随张明华书记,亲眼见证过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最终以书记的“病退”告终。
那时,他感到的是无力和迷茫。
但今天,在宋卿身上他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张书记更加坚韧和锐利的力量。
也许,这次真的不一样?
他心里蓦然升起一股久违的豪情。
走到家门口,他深吸一口气,换上轻松的表情才推开门。
妻子正在厨房忙碌,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康小乐在客厅写作业。
“爸爸!”
儿子看到他,欢呼一声扑过来。
“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吃饭了吗?”
妻子从厨房探出头,关切的问。
“陪新来的宋书记聊了会儿工作,吃过了。”
康伟抱起儿子,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常。
妻子擦着手走出来,直接发现了丈夫眼神里的不同--自从张书记病退后,丈夫回家总是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沉闷,今天,那层阴霾似乎淡了不少。
“新书记人怎么样?”她试探问道,她怕丈夫再次卷入不必要的风波。
康伟看着妻子,又掂了掂怀里的儿子,语气坚定起来:“宋书记是个想干事,也能干事的人。跟着他,或许会很累,但……值得!”
他没有多说,但妻子从他的眼神里读懂了那份久违的火焰。
她没再追问,只是温柔笑了笑:“快去洗手,我给小乐检查作业,锅里还给你热着汤。”
喝汤,指点儿子的作业……
这一晚康伟与妻子还久违的进行了一场温存……
-----------------
同一晚上,北江市郊一家门脸低调、内部却极为奢华的私人茶舍。
北钢集团董事长李福军、沿河区委书记王洪涛、财政局局长钱斌,三人先后悄然抵达。
郑大川依旧是那副主人做派,悠闲的泡着茶,不时还哼唱几句熟悉的二人转。
“郑老板,您可得给我们指条明路啊!”
李福军刚坐下,就迫不及待开口,“宋书记今天在会上直接点了那笔三百万的款子,还限期明天把资料送过去,这眼看就要火烧眉毛了!”
王洪涛也哭丧着脸说道:“还有那个棚改公示,宋书记让督查室直接督办,一周内就要拿出方案,之前的很多打算,都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