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玉也是如此,他开始对段云英逐渐冷淡,直至相敬如“冰”,若是妻子质问,他立刻倒打一耙指责她胡思乱想,不体谅自已的辛苦。
在这样的冷暴力下,段云英逐渐从疑惑痛苦到自我怀疑,直到有一天,她在刘伯玉的书房里捉奸在床,她近乎歇斯底里地将那个美貌侍女痛打一顿,赶出门去。
可刘伯玉毫无愧意,反而以此事为凭,到处散布她悍妒成性、暴虐残忍的名声。而自已则扮演了一个顾念岳家恩情,忍气吞声的丈夫。
流言迅速传开,段云英为此曾写信回娘家求助,然后在段太守过寿之时,夫妻俩离家前去拜寿。在渡口乘船时,冷落她许久的刘伯玉,夜间却置下酒宴,热情相邀,还支走了所有下人。
段云英还抱有幻想,以为是丈夫求和,便欣然应允。岂料宴无好宴,中途那个被赶出家门的侍女突然出现,她觉出不对,但已是口不能言,身不能动,原来,酒菜中都被下了药。
那个侍女恨她入骨,亲手割下她的舌头,划烂她的脸颊,最后把她捆得死死的,押到船舷边,喊了一句:“君何以水神美而轻我?我死,何愁不为水神?”然后,笑着将她推了下去。
而她的丈夫,自始至终在一边旁观,未置一词,冷漠至极。
“又是一个杀害发妻的狗男人!”阿蓠简直出离愤怒,“靠妻子裙带上位,事后过河拆桥,杀人害命,还让段云英死后都要背负妒妇名声,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跟刘伯玉相比,之前被卖花娘子害死的罗秉文,都算是有良心了,好歹他还会愧疚。
张嘉闻也点点头,“所以我才说,这妒妇之名实在是冤枉了段氏。”
“可是,先生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阿蓠有些疑惑,随即想到什么,“难不成你见过段氏的冤魂?”
“我不曾见过。我少时曾遍读前任天师们的手札笔记,里面便记载了段氏的故事。”
“也就是说,是你的祖先见过她。那段云英死后如何了?那些美貌女子接连葬身妒妇津,真是她在作祟吗?”
“段氏无辜屈死,死后魂魄不散,不入黄泉,一心报仇。才会化作水鬼,兴风作浪攻击过往船只,尤其是载有女子的船只。”
阿蓠恍然大悟,“她是想找那个害死她的侍女!”
“不错,只是她怨恨之气太重,早已化作厉鬼,逐渐失了神智,已经记不清仇人面容,才会一心袭击那些貌美女子。”张嘉闻解释道。
“那刘伯玉呢?”
“他编出了这个妒妇自尽的故事,然后在岳父面前,当众一番痛哭自责,有段氏的恶名在前,段太守也奈何他不得。后来,他听说了这个渡口发生的离奇事,心生恐惧,此后余生再未渡此津。”
“此后余生?他竟然善终了,没有报应吗?”
“他之前对段氏毁其容、割其舌,就是以为这样一来,段氏死后无法和阎王告状,但这不过是他自以为是罢了。此后他仕途坎坷,婚姻不顺,最后罢官流放,郁郁而死,死后也自有地狱判官清算罪孽。”
“那个侍女呢?段云英一直都没找到她?”
“她帮助刘伯玉杀妻,他岂能留她?事后就被灭口了,这也是他另一桩罪孽了。”
阿蓠唏嘘道:“两个仇人虽都得了报应,但段云英却为报仇,害了这么多条无辜性命。后来她如何了?”
“当时已是唐朝玄宗年间,第十五任天师途径此处,见到了段氏冤魂。在得知两位仇人的下场后,她怨恨尽消,接受超度再入黄泉,去承担属于她的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