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几件事,窦太后觉得窦婴是窦家的一个人才,一心想让他能当上丞相。这时恰巧赶上桃侯刘舍被罢免了丞相,窦太后就多次在他儿子景帝的耳边提到魏其侯窦婴,让景帝考虑考虑。但汉景帝对他母亲说:&ldo;太后怎么能因为大臣们都结交魏其侯,就让他当丞相呢?&rdo;窦太后不解地问:&ldo;为什么呢?&rdo;汉景帝说:&ldo;魏其侯窦婴沾沾自喜,行为轻率,没有做丞相的那种持重劲。&rdo;窦太后也觉得景帝说得有道理,就没有再坚持。汉景帝就让卫绾做了丞相。
窦婴在大将军任上时,曾经红极一时,权势倾人,有许多官员也与他结交。田蚡便是其中的一位。
田蚡是景帝王皇后的同母弟,长得小鼻子小眼,一副精明的样子。魏其侯窦婴贵为大将军时,田蚡只是一个小郎官。田蚡一心想往上爬,而当时窦婴是窦太后的亲侄子,又是景帝的重臣,所以田蚡就一心讨好窦婴,以图有个进身之阶。当时的田蚡总是找机会在窦婴面前伺候,窦婴家好像又多了一个奴仆;田蚡每天给窦婴请安、奉食、伺寝,就好像窦婴又多了一个儿子。别人都觉得田蚡低三下四,可田蚡自己总是觉得做的还不够。
魏其侯窦婴(2)
等到汉景帝立王夫人为皇后之后,矮个子的田蚡顿觉长高了半截,日益得到景帝的宠受,又加上他姐姐王皇后的吹嘘,汉景帝就给了他一个太中大夫的高官。
魏其侯的命运却越来越糟,他在任用儒生问题上又得罪了窦太皇太后,因而被免去了官职,只保留了一个侯位。窦婴看到自己失势之后,就连在他家白吃饭的食客们见了他也只是稍稍欠欠身子,腰板好像比以前硬了不少。这些势利小人的怠慢,使得窦婴很是生气。可就有一个人对魏其侯一如既往,他就是灌夫。魏其侯窦婴也深感世态炎凉,郁郁不得志,对灌夫却是单独地厚待。
灌夫是行伍出身,他和他的父亲灌孟一同参加了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战争,当时归颖阴侯灌何指挥。灌孟当时已经年过半百,体力不支,灌夫就领了一千多人和他一同到军中效力。灌孟因为颖阴侯不顾他的年龄强请他来,所以心中总是闷闷不乐,就把攻打叛军当做一种解脱,他不要命地进攻,终于死在乱军之中。灌孟以死来作为解脱,同时也是对灌何的抗议。
灌夫失去父亲,心中悲痛至极。按汉代法律,父子同在军中的,只要有一方死了,另一方可以护送死者回乡归葬。送灌孟遗体的马车已经准备就绪,而灌夫却死活不肯随着送葬回去。他咬牙切齿地说:&ldo;我一定要给我父亲报仇雪恨。&rdo;别人也没法劝他。
第二天,灌夫披甲持戟,花重金在军中又招募了愿意跟随他的几十个壮士,一同去找叛军拼命。刚走出汉军驻守的大营门口,许多人就吓得缩回去了。只剩下两位勇士和灌家的从奴十几个人。灌夫心里直骂那些胆小鬼,持戟一挥,带着这十几个人闯入了叛军营盘。
灌夫和这十几个随从,奋力杀敌,一直攻入到吴军阵地的中心,这时吴军四面围过来,灌夫奋力厮杀,对方死伤数十人。眼看就要攻到叛将的营房了,潮水般涌来的叛军拦住了他们的去路,灌夫见没法再往前攻了,只好下令回撤,杀开一条血路,飞马奔回汉军的大营。
灌夫回头看看,只有一个人骑马跟回来了,其余的人都死在吴军阵中。灌夫也被叛军砍得体无完肤,大的伤口有十多处。好在这时候汉军里正好有治伤的良药,灌夫这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过了十几天,灌夫身上的伤口刚刚结痂,他又来找将军请战。将军也知道灌夫是个不要命的家伙,夸赞他很壮义,但又恐怕这样会让灌夫送命,就报告到太尉周亚夫那儿去了。太尉坚决地制止了灌夫的这种拼命的做法,让他暂时休息.待以后立功报仇也不晚。灌夫见军令难违,只好按下心思,等待时机。等到吴军被断了粮草,军心大乱时,周亚夫命令出击,灌夫以一当十,冲在最前面。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灌夫的拼命劲却四处传播开了。
颖阴侯灌何把灌夫的事迹报告了景帝,景帝就拜灌夫为中郎将。没几个月,灌夫就触犯汉律被免了官。后来他就把家迁到长安城,长安城里的人没有一个不说他是个豪爽的君子。后来灌夫又做了一段代地的相。
汉武帝即位后,认为淮阳是天下各地的交通枢纽,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了稳固统治,就派重兵把守。考虑到灌夫为人耿直,讲义气,汉武帝就把灌夫派到淮阳做了太守。不到半年,汉武帝又把他调到京城中,担任太仆一职,负责皇帝的车舆。
灌夫也是官运亨通,日子过得不错。可是灌夫有个大毛病,就是酗酒闹事。有一天他闲着没事,就去找长乐卫尉窦甫喝酒,灌夫喝得高兴,又喝多了。他借着酒劲打了窦甫一个耳光,两人闹到了汉武帝的面前。汉武帝素喜灌夫的耿直,又讨厌窦家在宫中的势力,所以灌夫打了窦甫,汉武帝心里直叫好。可是窦甫不是一般人物,他是窦太后的族弟。汉武帝心中也明白,要是让窦太后知道了,灌夫准得没命。汉武帝就把灌夫训斥一顿,把他打发到北边的燕国做国相去了,并不许两人再提此事,这样灌夫又捡回一条命。在燕地呆了几年,灌夫又犯法丢了官职,只好回长安的家中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