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简意赅。
编撰这个职位,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主要负责编修本朝的历史,记录当朝的实际情况。
三鼎甲皆有机会授予这个官职,只不过略有差距。
状元官居从六品,而其余两人则是正七品,前者是正经的编撰,后两者称为编修。
从六品和正七品,这个官品听上去似乎不算太高,毕竟其余二三甲进士的至少都是从七品,也不过相差一个半个官品罢了。
但是。
三鼎甲和普通进士的区别,不在于,而在于终点。
普通的进士若是直接当官,大部分很难步入朝廷中枢,成为高级官员。
三鼎甲则不同,进入翰林院做着清闲的修书记录工作,学习亦不会间断,自身活力保持完好。
况且,翰林院编撰的职位比较接近皇帝,升迁的机会比同榜者快。
科举制度之下的丞相,基本上都是翰林院出身,故翰林院素有“储相”之名。
云华馋的不是升迁能有多块,而是翰林院编撰这个职位,虽然官小,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得罪的。
不小心把他们得罪了,就有被钉在历史的耻辱墙上的风险,皇帝也不能例外。
进入其中,何珺和赵泰想找自己麻烦,那可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了,做事起来也能顺心如意一些。
得到云华的答案,郑玄不算意外,新晋的三鼎甲,通常有三条路可选。
其一,便是翰林院编撰,顺风顺水走下去,比起朝九晚五的公务员还要轻松。
其二,直接踏入官场,在朝堂之上厮杀,能走多远看造化,这条路,油水比较足。
其三,回到国子监继续进修,有官无职,运气差的话,做一辈子的教书先生,运气好的话,成为名满于天下的大儒也不好说。
大多数有志向的三鼎甲都会选择第一和第三条路,而第一条,稳定性和可行性更高一些。
作为国子监的大儒,又是从小看着云华长大的,郑玄继而询问:“将来有没有打算回归国子监?”
云华摇摇头:“前路未明,学生尚未思考如此深远。”
隐晦有拒绝的意思。
在国子监进修教书,能够经常和女帝接触么?
不过这个想法他可不敢说出口。
“好。”郑玄只是应了一声,并没有说什么。
云华这般年轻的探花郎,他见多了,基本上都是埋头苦读暂时无深远规划的,可以理解。
不过,既然自己的弟子已经初步选好了路,郑玄不忘提点:“你可知你们这一届三鼎甲,进入翰林院,主要任务何为?”
云华脱口回应:“修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