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皇帝出巡,并没让李进之和沈星予随行,而是用他们举荐的人、筛选的精锐。
皇帝南下之后,如他所言,朝堂由顾月霖、傅阁老和梁王主持大局。
只是,傅阁老和梁王私心里都清楚,自己只是个凑数的。因为皇帝再三找他们私下里说话,且再三强调:“若遇到来不及知会朕的事,大事听从淳风,小事也以淳风的意思为主。朕予淳风尚方宝剑,此剑一出,二位必须听从淳风号令。”
这么实诚的帝王,也是罕见了。
这么没存在感的重臣……算了,赶上了顾月霖大杀四方的年月,有什么好说的?
两个人私下里郑重倾谈,达成了默契。简而言之就是,哪怕顾淳风平白无故抽疯再换个皇帝,他们就算不支持,也会缄默以对。
不然怎么着?
清河郡主的例子摆着呢,齐王、废帝的例子更摆着呢,这些年眼看着顾月霖一路走来,他们还有什么看不明白想不通的?
结论只有一句话:惹不起。
好端端活了几十年的人,谁会嫌命长?
平白无故也不会生事的人,惹他干嘛?
那么有才那么好看那么功高震主——不,那么劳苦功高的能臣,谁都不该委屈他。
两人的态度,顾月霖根本不甚在意,但人家一天天明里暗里在公务上表示出来,便容不得他冷心冷肺,既然感受到了,也便委婉地告知他们自己承情。
何止承他们的情?皇帝此次没让进之、星予随行,也是在委婉地表达亦是在强调一种态度;顾月霖,我从无为难你谋害你之意,你只管安心。
虽然,顾月霖已经到了不需要为谁不安心的地步,看到对方的用意,仍是感激。
只是,感激归感激,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
*
二月十九,被抨击到今日、许久不见踪迹的朱御史终于现诸人前,而且是一露面就不容人忽视:他直接去了大理寺,状告都察院五名首鼠两端的官员。
就有那么巧,其时梁王就在大理寺。
也因为有这位一并监国的王爷在,大理寺卿更是不敢疏忽大意,当即受理,之后审案从头到尾的每一个环节,都第一时间请示首辅是否可行。
顾月霖倒不着急,每次都召集阁员再邀梁王共同商议。
简而言之,层层审理下来,因着朱御史手握的证据足够多更足够分量,状告的五人相继认罪。
这五人分别是都察院右都御史、左佥都御史、两名与朱御史官职相等的七品监察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