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我说,昭家的大哥,”向导听了之后,对着昌平君喊话,“没有事的,你回去吧,你这弟弟跟我们去出一趟公差,到时候回来加官进爵,你们家就发达啦!”
昌平君和昭明相互看了一眼,笑了笑。
“多谢大人提点,”昌平君回答,“我家兄弟自幼体弱多病,父母没有一天不再操心,还请您多多关照。”
“行行行,大哥放心,”向导说,“回去吧,我们这就走了。”
“是,慢走,一路顺风。”昌平君和管家站在路边看着,送走了昭明一行人。
“哎,这人怎么有点眼熟?”吁糜冶刚才探出头来看到了昌平君,他曾经与昌平君有过一面之缘,但是印象并不深刻,在离开的路上,他沉默着回想了一下。
“咳咳,那可不眼熟嘛,”昭明回答,“那是我哥,和我长的多像啊。”
“哦,是这样啊。”吁糜冶被说服了。
秦国国内的基础道路建设很到位,几个人刚出发的几天,在秦国的官道上走的十分顺利。平坦的路途总能带给人不错的心情,虽然知道前路艰险,但此刻,各位还是有说有笑的。
“出了这关口,外边就是秦国的新地了,”向导和他们说,“再走一段时间,到了郢,就算是入了楚国,你们可记得说咱们是商人,不要被楚国人看出毛病了。”
“好,”昭明答应道,“这我拿手,我以前就是楚国商人,没人比我更懂楚国商人是什么样。”
“那就行,”向导说,“吁典正那么大了,干脆就说那是求尧的爹得了。”
“说什么呢?”求尧听见了,从马车里探出头。
“你看,你和吁典正坐在车里,正好和人家说,是老爷和少爷,我和昭行人一直在赶车,一看就是仆人的相,正好一个管家一个车夫,多合适。”向导说。
“也行吧,”求尧竟然答应了,“车夫,管家,你们俩可好好伺候老爷。”
“受不起受不起,你们绕了我吧,”吁典正赶快说。
“哈哈哈哈,”昭明、求尧和向导三人笑了起来。
众人继续朝南前进,背后是山雨欲来的秦国,前方是通往原始部落的山野密林。命运何其弄人,在这大变动即将发生的前一刻,等待在昭明前方的,是另一条充满荆棘的未知道路。
他们继续往南,一路风餐露宿、马车上下颠簸,就像暴风雨里的小船。昭明连续赶了几天的车,好不容易轮到休息,闭上眼睛,还没休息一会,很快又颠醒了。
“再睡会?”吁糜冶看见昭明醒了,对他说,“你好几天没睡了吧。”
“不了,已经够久了。”昭明揉揉眼睛。
“想吃东西吗?”吁糜冶开始翻箱子。
“谢谢,”昭明也跟着一起,翻出一个晒干的饼子吃了。
“这是走到哪里了?”他掀开马车前方的帘子,问道。
“进郢都了。”向导告诉他,“已经和秦国说再见了,咱们在楚国。”
昭明听了之后,回身进了马车里,打开了侧边的窗户。
回头望去,外边是一眼看不到边界的田野。全天下的土地大同小异,田间立着几个潦草的稻草人,他们可能并不清楚,自己现在到底是在为秦国,还是在为楚国效力。
田间,有一家人正在一起耕作,男人在前面犁地,女人和孩子则在后面播种。
“这已经是夏种了吧,”吁糜冶伸头出去,也看到了正在干活的农民一家。
“这一茬庄稼,要明年才能收。”他计算了一下日子,告诉昭明。
昭明想到了自己的妻子,她后来有没有去寿陵呢?那么调皮的儿子,她能管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