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向还在愤愤不平的慈禧太后说道。
&ldo;还进献如意干什么?&rdo;慈禧太后说道,&ldo;他只管自己如意,哪管别人如意不如意!如今翅膀长硬了,我管不了了。&rdo;
&ldo;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外头都在听喜信儿呢!老佛爷就让万岁爷尽了孝心,就去见军机宣示懿旨吧!&rdo;
一句话提醒了慈禧太后。是啊,宣旨太迟,可能会引起许多猜测,化为离奇的流言,让人听了更生气。
于是她接受了李莲英的劝告,由寝殿出来,居中坐定。光绪皇帝便强装欢笑地走到慈禧太后面前,先请安,后磕头,然后又故作轻松地说道:&ldo;儿子叩谢亲爸爸成全。这柄如意,请亲爸爸赏收。&rdo;说着,从跪在一旁的谢振昆手里,接过如意,高举过顶。
&ldo;难为你一片孝心!&rdo;慈禧太后淡淡地说道,勉强从光绪皇帝手中接过如意。
光绪皇帝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又陪着笑脸说道:&ldo;请亲爸爸放儿子一天假吧,撤了书房,让儿子好侍奉亲爸爸好好地乐一天。&rdo;
慈禧太后听了光绪皇帝这几句话,心里稍稍安慰了一些,气也就消了一半。立后的事,说起来也是皇帝自己的事,皇帝当然想找一个他自己称心如意的皇后。也难怪皇帝不喜欢自己的内侄女,长得既不好看,又无个性。虽然皇帝违背了自己的意思,但不管如何说,最后还是立了自己的内侄女为后。想到这儿,便说道:&ldo;好吧,我也放自己一天假。立后宣旨,皇帝就自己说给军机好了。&rdo;
&ldo;是!&rdo;皇帝答应着,站起身来,仍旧立在慈禧太后身边,显出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
&ldo;你就去吧!&rdo;慈禧太后见光绪皇帝不走,心中更增加了一分安慰,说话的声音中似乎也有了一些暖气。
光绪皇帝见状,方觉心头的压力和恐惧减轻了一些。他答应一声,退出储秀宫,换了衣服,便到养心殿召见军机。
这时御前大臣、军机大臣,都已得到喜讯。遇到国有庆典之事,都要穿俗称&ldo;花衣&rdo;的蟒袍。事先都有准备,听到皇帝召见,即时在朝房换穿整齐。同时也各备如意,有的交奏事处转递,有的当面呈送。御前大臣和军机的如意自然要面递。金镶玉嵌,琳琅满目地摆满了御案。皇帝看在眼里,悲在心中,情不自禁地在口中默念着雍正朱批谕旨中的一句话:
&ldo;诸卿以为如意,在朕转不如意。&rdo;
磕贺完毕,礼王世铎呈上两道黄面红封里的御旨,已经用正楷誊清,皇帝先看第一道,写的是:
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懿旨:皇帝寅绍不基,春秋日富,允宜择贤作配,佐理宫闱,以协坤仪,而辅君德。
兹选得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端丽贤淑,着立为皇后。
看到&ldo;丽&rdo;字,光绪皇帝只感到一阵阵伤感。他想了一想,然后提起朱笔把&ldo;丽&rdo;字涂掉,注上一个&ldo;庄&rdo;字。这便是以后的隆裕皇后。接着再看第二道。
这道上谕,仍用&ldo;奉懿旨&rdo;的语气,宣封长叙家两姐妹。
在&ldo;着封为&rdo;三字下,空着两格。在另外附着的一张单子上面,写着八个字,都是&ldo;玉&rdo;字旁。皇帝虽是初次处理此类事件,但也不难想象,这八个字是用来做称号的。
&ldo;皇后以外,另外两位是封妃,还是封嫔?请旨定夺。&rdo;世铎问皇帝道。
皇帝这才想起,应该请懿旨定夺。但他实在怕提到立后封妃之事,惹起慈禧太后的不快,同时也耽误功夫,便自己作了主张,说道:&ldo;封嫔!&rdo;
&ldo;是!&rdo;世铎又说道:&ldo;请圈定称号。&rdo;
皇帝略看一看,便圈定了两个字:&ldo;瑾&rdo;与&ldo;珍&rdo;,然后提笔填在空格中,十五岁的他他拉氏封为瑾嫔,十三岁的他他拉氏封为珍嫔。
慈禧太后强迫光绪帝按自己的意思立了自己的内侄女为皇后,在光绪帝身边安插了一个最大的耳目,认为终于可以放心地为光绪帝举行大婚了。因为按规矩,皇帝大婚之后就要亲政,皇帝亲政就意味着自己权力的丧失,所以她觉得自己不能不对这个问题好好地考虑一下。至于大婚问题,反正皇后是自己的内侄女,自己操心不操心也无所谓了,于是便把李莲英找了过来。
&ldo;小李子,皇帝的皇后已经选定了。至于这大婚问题,你认为该怎么办?&rdo;慈禧太后每当有事的时候,总是第一个和李莲英商量。
李莲英这几天正得意忘形,自己为老佛爷出的立后主意,虽然经过了一个不小的风波,总算没坏什么大事,不管如何说还是立了老佛爷的内侄女为后。皇后是最接近宫帏之人,对皇帝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这在以后的宫廷斗争中,对老佛爷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绝大的优势。而且只要能保住老佛爷的权力,就可以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不受损害。李莲英也知道,立后之后就是大婚,大婚之后皇帝就要亲政。大婚之时,各省肯定会有许多报效,并且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开销,谁要是当了这个大婚的经办人,只要指缝一漏,顿时便会成为一个富翁。所以这几天李莲英正为如何当这个经办人而苦心冥想,这次见慈禧太后找他谈大婚之事,可以说正是他求之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