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首领去掉了头巾,披散着头发,回到家里,连他爹都认不出他是谁了,细细端详,才认出是自己的儿子。父子见面,相视无言,抱头痛哭。哭完了,父亲又托着儿子的脸看了又看,说:&ldo;我以为你已不在人世了呢,没想到你还活着。&rdo;
儿子向父亲笑了笑,说:&ldo;我这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您别为我操心!&rdo;
原来这二首领的父亲是北京出名的泥瓦匠,因家境贫寒,快三十岁时才娶了一房妻子,生下一个儿子。儿子三岁时,北京流行瘟疫,妻子不幸染疾而亡。他与三岁的儿子相依为命,两人既是父子,又是忘年交,感情极深。光绪二十六年,京城里兴起了义和团,儿子也要参加,他硬是不许,但终究也是没有阻挡得住,儿子成了义和团,整天与大师兄、二师兄来往颇密。后来八国联军入京,清政府也下令剿杀义和团,儿子和一帮弟兄西逃而去,一去之后不知下落,今天不期而归,真是喜从天降。
儿子见了父亲,寒暄了几句,就把话转入了正题。儿子问父亲:&ldo;爹,您当年给慈禧太后修什么秘室,您老人家还记得吗?&rdo;
&ldo;记得,给老佛爷修秘室,是你爹这辈子最荣耀的事!&rdo;
&ldo;那秘室在什么位置,您还记得吗?&rdo;
&ldo;记得,自己做过活的地方,怎么能忘了呢?颐和园可是个好地方。哎,听说洋鬼子把顾和园占了,见东西就拿,拿不动就砸,真可惜这地方了。&rdo;
&ldo;爹,您能不能把颐和园和那秘室的位置画成一张图?&rdo;
&ldo;你要图做什么?&rdo;父亲感到有些奇怪。
&ldo;我想到颐和园里去看看,顺便看看那秘室中有什么宝贝,带一点回来。&rdo;儿子说。
&ldo;你找死呀你?以前要干什么义和团,差点儿把命给送了,如今回来了,还不好好呆在家里,不怕朝廷抓你!&rdo;父亲数落着儿子。
&ldo;爹,您听我说,我现在在西山上占山为王了,我是二头领。弟兄们听说颐和园里面好看,想进去看看,苦于没人去过,所以儿子回来向您老人家讨张地图,求您老人家开恩!&rdo;
父亲说:&ldo;孩子,听爹一句话,别在外面乱跑啦,在家里好好呆着,你死了,就留下我一个怎么活呀!&rdo;
儿子一看,总是给他来软的,不行,得来硬的,把脸一拉,说:&ldo;爹,这地图你给我们要去颐和园,不给我们也要去颐和园,好歹不就是个死吗?有什么了不起,不给拉倒,我走啦!&rdo;说着就往外走。父亲一把拉住儿子,骂了句&ldo;小冤家&rdo;,便找来文房四宝,画了张颐和园的简图。在儿子的再三要求下,标出了秘室的位置。儿子拿起地图揣到怀里,说了句:&ldo;如果弄到银子,儿一定回来孝敬你老人家,好好地在家里陪你,不再出去乱跑了。&rdo;便带着那个喽罗回西山去了。
赶吃晚饭的时候,二首领回到了西山大本营,向大首领通报了情况,商量了行动计划。吃了晚饭,再等了一个多时辰,天全黑了,夜更静了,盗宝者也该行动了。
盗贼们不敢从门里进。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大首领带领,从北面越墙而过,另一路由二首领带领,从东面越墙而入。颐和园里非常寂静,疯狂了一天的洋鬼子们早已进入了梦乡,看园的太监被关在一起,不得脱身。这园子就像一座空山,盗贼们不费吹灰之力便找到了秘室的所在。一阵忙活之后,打通了通向秘室的洞。大首领一声令下,一群盗贼钻进了秘室,点燃火把,撬开箱子一看,里面全是整箱整箱的金银。一帮穷人家的孩子,何曾见这么多的金银财宝,都瞪大了眼睛看傻了。&ldo;都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动手?&rdo;二头领提醒了大家,弟兄们各自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布袋,把其中的财宝,全部运走了。慈禧太后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精心设计的秘室,竟是被建造秘室的工匠的土匪儿子给破了。
这样,可苦了那群留守颐和园的太监,一个个被打得皮开肉绽,却还是无人招认。可是,没有内奸,盗贼怎能知道财宝的所在呢?这一系列的事实,使李莲英不得不怀疑他的徒弟李三顺了。
经过两天的拷打,太监们哭爹喊娘,叫痛不迭。李莲英自己丢了银子,不敢让慈禧知道,在慈禧面前还要装出一副端端正正的样子,但心里有事,是瞒不住人的,他越是表现得体贴,殷勤,就越让慈禧太后生疑。所以李莲英非常害怕,怕把自己牵连自己,弄个身败名裂。于是,他开始寻求自救之法了。
第三天,李莲英把李三顺单独叫到一边,说:&ldo;三顺啊!
你进宫当差有多少年了?&rdo;
&ldo;回师傅!多亏师傅尽力栽培,徒儿进宫当差已十五年了。&rdo;李三顺答道。
&ldo;这一十五年中,为师我待你如何?&rdo;李莲英接着问。
&ldo;师傅对徒儿恩重如山,一是知遇,二是爱护,徒儿没齿难忘!&rdo;
李莲英把头一歪,说:&ldo;这件事你也知道,我很为难,老佛爷给了三天期限,今天是最后一天,还没有找出一点线索。
这样的话,我就无法向老佛爷交差,我二人的脑袋,恐怕就得搬家。这你心里总该明白吧。&rdo;李莲英施出&ldo;丢卒保车&rdo;之计,开始以言相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