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薄雾还未完全散去,珠城中心广场上已是人头攒动。
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们,肩扛手提着“长枪短炮”,如同赴一场盛大的宴会,又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
他们身后的广场,被淮南军的士兵围得水泄不通。
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士兵们身姿挺拔,面容冷峻,手中钢枪在晨曦中闪着寒光。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肃杀的气氛,让人不由得屏住呼吸。
自从上次淮南发布会后,这些嗅觉敏锐的记者们就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
他们认定,淮南军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必将成为大雍抗战的中流砥柱。
于是,发布会结束后,这些记者们不约而同地选择留在了淮南首府珠城。
他们在这里安营扎寨,设立了各大报社的驻点,时刻准备着捕捉第一手的新闻。
此刻,他们挤在广场边缘,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尖,目光焦灼地望向前方。
国内的记者们西装革履,头发梳得油光锃亮,力求在国际同行面前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国外的记者们则穿着随意,但神情同样专注,他们手中的相机快门咔嚓咔嚓响个不停,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你说,今天淮南军政总署这么大张旗鼓地把咱们叫来,到底是为了啥?”
一位来自《中央日报》的记者压低声音,向身旁的同行问道。
“这还用猜?肯定是前线又打了胜仗呗!”
《申报》的记者得意地扬了扬手中的相机,
“我估摸着,八成是又逮着了什么鬼子的大官,要开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不在新闻发布厅,跑这露天广场上来干嘛?”
《大公报》的记者提出了质疑,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叫造势!懂吗?造势!”
《申报》的记者一副“你真没见识”的表情,
“在广场上开发布会,更能体现出淮南军的决心和气魄!”
就在记者们议论纷纷之际,远处传来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
一列由装甲车组成的车队,如同钢铁洪流般,碾压着广场边缘的青石板路,缓缓驶来。
原本负责警戒的士兵们,对这些装甲车视若无睹,熟练地让出一条通道。
记者们立刻意识到,正主来了!
他们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将镜头对准了缓缓驶来的车队,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们心中笃定,这一定是军方的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