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荒万里大江,嗯,万里宽阔的大江。
这还是虚数。
大江中段就已经超过万里宽,只是儒生诗家文人墨客都这么说,
在一些没有见识过的孩子眼里,这就是一座大湖,甚至是一片大海。
当年大周可以靠着天地水域建立一座绵延不绝的大阵,隔绝北方大秦精锐,就是凭借这大江无尽水气。
大汉仙朝一统之后,天地太平,起码东方天地是真太平了。
刘邦私底下喜好美人美食美酒,但在朝堂上,采用萧何等大臣建议,休养生息,不动刀兵。
只是把青霞等非嫡系兵马派往西方,自身大汉皇心腹精锐,都在东方,镇压东方人界平静下面的暗流和野心。
不过,随着国策推行,对地方旧有割据势力的持续推动,人皇亲征估计已经不远。
相对而言,秩序已经建立。
而大汉皇帝的国策,不仅得到了稷下学宫的全力支持,到处鼓吹,称之为这是继承三皇五帝仁政,超过始皇帝功业的国策,可以有效减少洪荒人道因果杀劫,让人界多太平几百万年。
更是得到了全天下最底层老百姓的支持。
他们是削减豪强、打压豪门、迁移大族的最大受益者。
在他们看来,出身农民的皇帝,是真的懂得灵农的苦!
天下人心所向,大汉仙朝气运再上层楼。
大汉皇帝修为突飞猛进,仙朝朝堂也不愿意大动干戈,除了筹备镇压地方割据豪强大族暴乱外,大部分时候都是用道门弟子治理天下。
一个字:闲!
不是主导大汉朝堂的道门官员闲,该做的政务还是要做。
闲是百姓闲!
在大秦,尤其是始皇帝时期,一个一个大政不断推出,除却一文字外,如各地要修建稷下学宫分院、修建驰道、修建城池···徭役络绎不绝。
一个家庭超过五百岁的成年人,按照境界高低,在农闲时候负责不同的事务。
地仙境以上的高阶修士炼制灵宝配件,金丹到化神境的低阶修士负责组装。
要不是孔子等一群圣贤各种限制,把这些徭役分批执行,不是一窝蜂全上,让天下万族有喘息休养的机会,民力早就疲惫不堪。
不说别的,贯通洪荒东方大地的驰道,悬浮在半空之中,要么和天上云脉相合,要么和大地龙脉共鸣。
每一丈都要消耗海量的各类材料!
这个不是光朝堂就能供应的!
耗不起!
修建轨道,以按照大秦军法执行,各个地方要提供对应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特产资源。
每年要征发修士数千万在墨家贤良指导下炼制轨道匹配法器,同时,盛产粮食的负责提供灵米,有灵矿资源的提供玄铁,有仙药资源提供仙药。
这些东西都是征集的,县里并不会给钱。
豪强也好,地主也罢,全都要辛苦干活,为建设仙秦付出血汗。
甚至因为修行轨道属于是军功,可以封爵,那些个豪强地主为了子孙后代,真的是掏家底来干活。
总之,每个县出人出物资。
虽然大家都知道修建轨道,是对所有人都好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