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生性谨慎的诸葛亮还是嘱咐邓艾道:“我无法分给你太多兵马,你只能率领你本部的五千梁军前去。
而伱也知道,牂牁之战表面上是对付朱褒,可实际上是要应对来自江东的敌人。
江东多才俊,非朱褒可比拟,你要多加小心,不可有丝毫大意。”
面对诸葛亮的嘱咐,邓艾脸露慎重地一拜称唯。
在嘱咐完邓艾之后,诸葛亮便让邓艾先行退下。
不久后他的帅令自然会发到邓艾手中。
而等邓艾离开之后,诸葛亮将目光望向了东方,他口中喃喃道:
“若不是为大局计!”
后半句话诸葛亮并未说出来,可从他的语气却能隐约感到几丝寒意。
对于数次背信弃义的江东,诸葛亮又岂会不感到厌恶呢?
汉章武三年元月,诸葛亮领军进驻邛都县。
当日,诸葛亮派出士卒将高定的人头传檄全郡。
当高定的死讯被越嶲郡中的诸县得知之后,越嶲郡诸县纷纷改换旗帜,重新纳入大汉的怀抱之中。
他们变更旗帜的速度,与当初投入高定麾下的速度一般快。
当月底,在越嶲郡的疆域重新纳入大汉中之后,便有一些大臣建议诸葛亮要清算之前附逆的诸县长。
乱世之中,以杀止杀是很经常施用的一个震慑手段。
可面对这个常用的震慑手段,诸葛亮却并未采纳。
倒不是诸葛亮没有这番铁血心肠,只是身为政治大家的诸葛亮知道,南中不同于益州北部诸郡,在这里高压政策只会引起无休止的反弹。
在诸葛亮否决了以杀止杀的建议之后,又有人向诸葛亮提出驻军留守的建议。
大家都知道益州郡与牂牁郡的叛乱尚未平定,接下来诸葛亮肯定是要继续南征的。
等诸葛亮率领大军离开越嶲郡后,当地的局势可能会有所起伏,故而众人认为在越嶲郡留下一定数量的大军是很有必要的。
至少也要留下一位信得过的外地大将。
这一点可以算是诸将的共识。
不过面对这一点共识,诸葛亮却有不同的看法:
“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
“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
“又夷忧有反叛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
诸葛亮以三不易的看法,否决了诸将的共识。
随后诸葛亮便做出他的布置:“拜李恢为越嶲太守、吕凯为永昌太守。”
李恢原官职是庲降都督,现在诸葛亮又给他加了一个越嶲太守的职务。
而吕凯字季平,永昌郡不韦县人。
吕凯初任永昌郡五官掾功曹。当初雍闿领兵反叛时,越嶲与牂牁二郡皆响应他的叛乱,唯有吕凯坚决忠于大汉闭境抗拒雍闿。
吕凯与府丞王伉一起率领并激励官民,关闭四境抵御雍闿,这样的事迹在诸葛亮拿下越嶲郡后,也传入了他的耳中。
对于如此忠臣,诸葛亮没道理不做出奖赏。